乍看一下这个题目,您会不会楞了一下,啥意思?
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请您把跟本文配套的视频先看一遍,而且,还要反复地把它看多几遍,才能明白我们要跟您讲的东西,因为,答案都来自这个视频所讲的。
首先,您要明白一点:人有什么样的想法,最后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。
所以,在视频中您可以看到有一个图,里面有一级一级的层级,一共17级;就像学生考试一样,每一级都打上分数,从最下面第1级20分,到最上面第17级1000分,每一级都有自己的分数,一旦定下来就像试卷已经打了分一样,不能随便改动。
其次,我们要弄清楚17个级数所对应的分数及感情元素,它们如下所列分成七类:
一、1/20羞愧、2/30内疚、3/50冷淡、4/75悲伤、5/100恐惧,它们属于负中之负的能量级;
二、6/125欲望、7/150愤怒、8/175骄傲,它们属于负中之正的能量。第一、二类都在200分之下,可以视为属于第一、二维度的“产品”;
三、9/200勇气、10/250淡定、11/310积极、12/350宽容、13/400明智;它们相当于是第三维度的“产品”,对应于人体七个脉轮中的头三个——红色的底轮、橙色的脐轮及黄色的太阳轮。
开始200分的勇气,相当于像模像样的“人”开始亮相;最后400分的明智,相当于社会上的精英,比方说诺贝尔奖的得主,由灵魂一步步进化演变而来。但即使进入了如此的级数,带着肉体而活着的人,仍然是属于第三维度的生物而已。
四、14/500大爱、是属于第四维度的“产品”,它对应于人体绿色的心轮。
这里的“爱”是指神无条件的爱,与世间有条件的人为之爱完全不一样。人类是否能进入所谓的第四度空间,就看能不能随着灵命的升级从肉体变成灵体。
五、15/540喜悦,是属于第五维度的“产品”,对应人体七个脉轮中兰色的喉轮,是生命之气在体内出入的门户。
六、16/600平和,是属于第六维度的“产品”,对应于人体靛蓝色的眉心轮。兰色与靛蓝色脉轮的位置比第四维度的绿色心论位置更高,所以分数也越来越高。“平和”的特性与所谓的“基督意识”连在一起。
换言之,圣经《创世纪》所提到的在第六天,照着神的形象和样式而出的男男女女,就是这里所指的“平和”之众,我们一直强调的从二元对立转化成为一元和谐,就是对着这一点而言。同时,也是本平台《好东西》一名的核心含义。
七、17/1000开悟,最后的第七类是开悟,它以1000分居于榜首,对应位于头上的紫色顶轮,是基督、佛陀、老子、孔子、苏格拉底等等宗教、宗派的创始人,及天上祖师级之圣人、高人的形象象征。
当我们有了以上的概念之后,就很容易明白,您知道自己“人”现在哪里吗?它的内涵就是要您去寻找自己,或周围所熟悉的“自己人”,到底是站在什么灵命层级上,考试得了多少分,从而一目了然看清了自己现在的本相,以及前面要走之路的方向。
起码,相信多少自以为是的无知骄傲者,看到自己原来是落在200分之下,满腔热火腾升的脑,马上就会如水灌顶般的冷静下来。一个人有了自知之明的反思习惯,才算是走上通往“开悟”之路的真正起点。
据研究人类心灵变化多年的大卫霍金斯所言,一般来说,以往人类心灵的级数大多停留在200分之下,这样的人实际上还不能算活在三维空间的“人”,而只能算是活在二维空间的“畜生”,换言之,是佛教所谓“六道轮回”中的对象。难怪有些人动不动就被骂连畜生都不如,并非空穴来风。
而上了9/200的级数之后,直到13/400的级数,那都是属于三维空间的居民。由此,勇气、淡定、主动、宽容、明智这些正面的元素都出现了。特别是12/350的宽容更加难得,因为它是对着人的内心而言,人必须有一颗谦卑的心,才有宽容的扩展之地。
若上了14/500大爱的级数,那就是进入所谓的四维空间,直到第16级数,相当逐步进入第五、六维度。或者说进入了易经中的上卦,人与天连上线了,灵魂进化的程度越来越高。而最后开悟的阶段,那都是宗教创办人的级别,不是一般人能够望其项背的。
同时,研究结果还显明,一个能量层级300分的人相当于9万个能量层级低于200分的人,一个能量层级400分的人相当于40万个能量层级低于200分的人,一个能量层级500分的人相当于75万个能量层级低于200分的人,一个能量层级600分的人相当于100万个能量层级低于200分的人,一个能量层级1000分的人相当于12个能量层级为700分的人。
难怪,使威登堡说到,耶稣第一次降生,并最后死在十字架,三天之后又从死里复活的原因,是因为当时地狱里面带负能量而死的灵魂太多,祂当时的降世为人,是为了平衡地狱里面的负能量,使之不至于冲击天堂和人间,如此看来并非没有道理。
由此而来,我们才明白,据圣经学者们的研究统计,圣经上的预言97%已经不折不扣的应验,但为什么最后的3%,与世界末日、耶稣再来有关的剩下部分,却好像电脑“当机”,迟迟与发生在现实社会中的事实对不上信号呢?
也许,地球上现在大部分的人,虽然能量层级低于200分,但由于所谓来自“外星人”高级文明之能量的介入,地球整体人类正能量的平均值,无形之中在200分的分界线上不断被提升,从而就在瘟疫充当末日主角的状况下,避免让核火毁灭了地球的整个生态环境,使地球上的人类文明,得以在“修正主义”的主导下,完成“和平演变”的过程,使越来越多的地球人,能从第三维度进化到第四维度。
倘若如此,提高个人的生命素质就比什么都重要,试想一想,一个能量层级300分的人相当于9万个能量层级低于200分的人,这意味着,这样的基督徒不必开口传福音,但其一念一行的能量场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,就可以影响到9万人的“决志”、受洗,这是一种何等重大的“基督意识”,即灵魂救赎观念的改变!
诚然,神是仁慈的,一直怜悯的给人留下灵魂得救及升级的机会,但是,像《启示录》所言,在接下来大收割的季节,祂的镰刀也会毫不客气地落在要收割的庄稼身上,把麦子和稗子分开来。所以,并非能量层级低于200分的人,可以一成不变的享受“疫情补贴”的待遇,这是所有落在末后地球人口大整顿中的人,必须心中有数的关键所在。
附:学习心得交通栏(二)
A:看了“您知道自己‘人’现在哪里吗?”这篇文章后,深得启发。特别是其中说到这一段话:
起码,相信多少自以为是的无知骄傲者,看到自己原来是落在200分之下,满腔热火腾升的脑,马上就会如水灌顶般的冷静下来。一个人有了自知之明的反思习惯,才算是走上通往“开悟”之路的真正起点。
看来,我正是这样的一个无知骄傲者,现在一想起来就觉得羞愧,巴不得地上有一个洞,可以像鸵鸟一样的把头钻进去。
B:恭喜您,这下真到找到靠谱的起点了!
A:怎么说?
B:您不是说,自己觉得“羞愧”吗?“羞愧”是17个层级最下面的第一层,若您真的能够在心中感受到羞愧,说明您已经找到了一个正确、可靠的出发点。在灵魂升级的这一条路上,最怕的是人实际上是活在100分之下的羞愧、内疚、冷淡、悲伤和恐惧等负中之负的情绪中而全然不知道,当有爱心的人为之指出时,又听不进逆耳之音,所以就只能在第一类的负面能量漩涡,来来去去的恶性循环中打转。
看看,现在您一出马就旗开得胜,命中了自我认识、反思的第一个目标,这不是可喜可贺的事吗?
A:啊,这样说来,这充满负面能量的第一类,不见得每一样都和自己挂上钩,就是倒霉的坏事啰?
B:您要明白,这个17层级的能量图是照着镜像数的原则设计出来的,其用意就是要人站在中间的位置,从左右、前后不同的方向看问题。镜子的作用,在于让人能够借着它看清自己的本相。您周围200分以下的人那么多,就好比有许许多多的“镜子”一直跟着您,随时都有机会看到自己的“面相”,一发现有什么污秽或不雅之处,马上可以修正改过。
A:所以,从第一类的人身上,若我们发现自己觉得讨厌或不喜欢之处,那正是自己必须修补的“短板”。自己的问题给解决了,再看别人就不会那么“刺眼”,对吗?
B:正是,因为一旦您自己被修整过,就容易从过来人的角度去体谅他人的处境和难处。这就叫从二元转向中间的“平衡”,是圣经上说的“合乎中道”,或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。
A:那么,第二类的欲望、愤怒、骄傲,又该怎么样去认识呢?
B:第二类的情绪被定义为负中之正,就是说它们的本质是属于负面的,但却表现出正极的特征。打个比喻说,第一类和第二类,它们都是不正常的抑郁症患者,但前者所表现的是抑郁症的常态,也就是闷闷不乐、半死不活,趴在地上爬不起来;而后者则突变成燥郁症,时不时就会冲动、发火,甚至于不顾一切后果的我行我素,执迷不悟。
A:在世俗中,人们不是经常用“自豪”或“骄傲”,作为肯定、鼓励上进、成功的词语吗?怎么它会成为200分之下的负面角色呢?
B:因为175分的骄傲很接近200分的勇气,所以人们很容易混淆负面的骄傲,及正面的勇气之间的差别。换句话说,“生气”一词可以理解为煮东西时的“生火”,它带着正面的含义;而“生气”当作“发脾气”或“发火”去理解时,其负面的含义跃然纸上。
“骄傲”也一样,若出自“君子”之口,哪怕是在大庭广众的演讲场合使用,也无伤大雅;但如果出自“小人”之口,哪怕外面盖上多少层的遮羞布,也无法掩得住其刺鼻的臭味。
A:我还想问一下,在您的文章中,讲到了七类层级与七个脉轮的对应关系,这好像视频中并没有提到,为什么您要作如此的对比呢?
B:很好,您看得十分仔细,这样的态度一定可以学到不少东西。因为本平台把来自圣经、易经、道德经、使威登堡的著作、外星文明的信息、以及数字等等的信息整合在一起,为的是让大家能够结合各方面的信息,客观地进行独立思考,得出靠谱的结论。所以我们就尽最大的努力,把来自不同渠道的相关信息放在一起,方便读者思考。
A:太好了,如此说来,这七类层级、人体的七个脉轮,还可以跟圣经、易经上的东西彼此相连是吗?
B:是的,圣经上的《马太福音》,它的第13章中讲到耶稣用7个比喻,阐明了天国的奥秘;易经中每一个卦都有6个爻,每一爻都有自己的特性,也是与七类层级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A:啊。那您能不能详细地跟我讲一下?
B:当然可以,不过不是现在,因为它们涉及的内容,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清楚的,改个时间吧。
A:记得咯。
B:如果我忘记,请您再提醒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