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点切换中文显示模式

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

九、孙中山带来的“疑团”

孙中山先生作为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创办人,在政治上为三民主义的目标奋斗终身,天下为公是他最大的理想,他本身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,无论从哪一方面去看,照人的观念来看,他以及自己从事的大公无私的革命事业,都应该蒙神最大的祝福才对。

然而,他却在发出了“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需努力”的嘱咐之后,还活不足一个甲子就因患癌症离世而去;随后他的接班人蒋介石也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,还娶了从一个颇有名望的基督徒世家出身的宋美龄为妻。

宋美龄的亲姐姐宋庆龄早就嫁给了孙中山,如此一个在宗教信仰上强强联婚的组合,怎么会后来败在无神论的共产党人手里,甚至于孙中山死后,宋庆龄“投敌”成了共产党主政的重要人物——国家的副主席,而且,不管事实的真相如何,当初不顾一切跟孙中山“私奔”的宋庆龄,临终之时却后悔自己不配与孙中山埋葬在一块。

所有这一切,可以说是孙中山在信仰上带给基督徒很大的困惑,虽然,信徒们都相信神的安排必定没错,但这样的安排后面,意味着有什么我们必须学习思考的功课呢?这不由得不令人深思。

真正的信仰不是一场赌博,只要人拜对了偶像,选边站对了阵营,就好像抓到了一手好牌,笑眯眯地等着“分钱”好了。所以,有些信徒特别盼望在传福音时能钓到“大鱼”,如此一来主可得名,人可获利,岂不皆大欢喜?

倘若真的如此,当年的君士坦丁早已借着看见天上的十字架而旗开得胜,怎么后来的天主教还会掉到中世纪的黑暗之中?而孙中山、蒋介石、宋家姐妹本身就近似“教皇”,还需要谁为之传福音?

可见,抱着现实功利主义的眼光,无法窥观信仰的核心思想,是要改变人的本性,不管您信的是什么“教”,最后都跑不了要面对这一个事实。

在上一篇的文章中,我们谈到毛泽东因为一张老道写的字条:“上山走弓,下山走弦,玉碎瓦全,无动于中”,最后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,铁了心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。表面看来,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,但骨子里却对“神棍”的话言听计从,为了个人的名利地位,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。

美金100元的钞票上印的是富兰克林的头像,比1元钞票上的国父华盛顿头像,及10元钞票上的林肯头像,都来得更“贵“。可是不少美国人都说不清富兰克林是谁,只知道他对国家及人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,连国父华盛顿都对他刮目相看连连称是。

倘若毛泽东当年下定决心不发动文化大革命,而选择作中国式的富兰克林,是否他印在100元人民币上的头像,在广大百姓心中留下的价值更高呢?

整本易经的核心思想,对君子所定下的最高标准是不要恋位,敢于急流勇退。毛泽东毕生对中国文化作了大量的研究,却在最关键的时刻陷落了人为的泥潭,这不能不说是其一生最大的遗憾。

一个人可以与天、地、人斗而其乐无穷,但若不与己斗其后祸必无穷,这是每一个到人间报到的人,不能不明白的至深之道、至浅之理。

反观共产党创办人李大钊的一生,充满了刚强的正义感,这正是无论圣经还是易经,都一直在强调的人类优秀的品质。所以,我们不能因为他是一个跟随马克思主义的所谓无神论者,就肤浅地与之不共载天,下了对方该下地狱的结论。

在当时苦苦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,李大钊选择了走社会主义的道路,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。而且,他当时看到毛泽东的所作所为,一直把之当成是自己最好的学生,怎么能预见他此后会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状况。如果他在38岁时不上绞刑架,而继续活下去的话,有谁能够断言,中国将会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事呢?

在白色恐怖的期间,有多少失节叛变的共产党人,若站在二元对立的信仰角度而言,您说,这些“脱党”的人,到底是做了好事还是坏事,是成了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呢?离开了具体的情形和环境看问题,都是很难摸到信仰真相的。使威登堡一直告诉我们,人死后进入了灵界,直到审查每一个人档案的天使给出了结论之前,一切人为的猜想、论断都是没有意义的。

好了,圣经的《传道书》,差点被踢出了66卷“正经”的范围,因为有的人以为它里面说的话太“属世”了,一点都不像是神说的话。比方说,“原來人在日光之下,莫強如吃喝快樂;因為他在日光之下,神賜他一生的年日,要從勞碌中,時常享受所得的”, 类似的话在书中不断地重复出现。

如果您看了有关孙中山在日本的生活视频,里面孙中山说到自己一生最喜欢的事有三件:革命、女人与读书,这会不会大大出于您的意料之外,还像是个伟人所说的话吗?实际上,这听起来似乎与毛泽东一生的经历,也有不谋而合之妙。

这告诉我们,不要刻意给人在宗教信仰方面,挂上过于神圣而高不可及的面纱,这样我们反而容易摸到所谓信仰有血有肉的实质,不会把自己主动或被动绑在“牛车“上,失去了身心灵的自由。

分享方法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